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建国三部曲分别是什么(如何看待建国电影三部曲?)

时间:2024-07-17 13:15:47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三部影片集结了中国电影界两岸三地的老中青明星大腕来共同演绎,这是三部曲中最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但是这个特点我相信绝不是这三部曲最重要的看点。因为所反映的历史片段的不同,每部影片所选择演员的年龄段也不会相同。

《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

《建军大业》

比如《建国大业》所设定的历史背景是在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的时候,那个时候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年过半百,所以启用唐国强和张国立两位老师来演绎最适合不过,主要的几个国家领导人也看出来基本上用的都是在荧屏上被大家认可的特型演员,演技纯熟精湛,虽然平均下来大多数的明星在其中个人的戏份不多,但整个电影的基调和每个支线的故事对主线的贡献都恰到好处,让观众能够把握住整个影片的脉络,也能让观众不会对其中的一两个演员产生过多争论,会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一起做了这么一件事情”,这部影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与《建国大业》相比,《建党伟业》以及《建军大业》对人物的刻画和人物间互动的描述更加具体了一些,而且因为这两部片子所描绘的是建国大业之前的事情,所以演员都是相对年轻一些的,虽说在《建军大业》里面鲜肉明显增多,在演技方面尚有提升空间,但扮演主要的历史人物角色的几个戏骨还是可以足以扛起整部片子的。

至于为什么三部曲中后两部的反响不如第一部《建国大业》那么强烈,这其中肯定有众多因素,剔除掉那些“腕儿不够大了”、“和战狼2撞车了”的外部因素以外,我所观察和感受到的是与《建国大业》相比,后两部影片对人物的一些互动描述似乎有些过了头,尤其是《建军大业》里面,有一些场景下每个人总是莫名神情凝重地说着像是课本上印出来一样的对白。

比如周恩来去武汉见毛泽东的那个片段,两个人的演技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两人之间的对话感觉莫名其妙的尬,虽然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但他们的对话似乎只是在相互表达他们所认为的道理和做法,并没有形成一个真真实实的对话过程,以至于本来后面的剧情是在这次对话以后展开叙述,但给人的感觉是为了让后面的叙述展开才放了这么一段对话。

在这个方面,《建党伟业》稍微要好一些,但也一样有这个问题,就是很多应该震撼到观众的点都是用人物之间热血澎湃的对话和义愤填膺的表情强行烘托出来的,反观《建国大业》在这方面的处理就比较好,通过一个事情侧面烘托人物的个性,表达清楚人物所坚持的立场,到后来再通过剧情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同时保证了影片的震撼点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冯玉祥和杜月笙的登场,以及后面傅作义同意和平解放北京的情节都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但在《建军大业》中,除了对朱德下令死守三河坝和南昌起义的情节印象深刻外,其他的部分只记得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人物对话或者在人物身上发生的小事情,就会显得有些情节的体现太“小”了,或者说是缺乏一种力度吧。

总结一下,就是“建国三部曲”的确每部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这三部作品中,个人觉得还是《建国大业》带给观众的震撼最为强烈,情感的表达也最为丰满且恰到好处,而《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在人物的互动上的描绘略显刻意,人物间强行意味深长各种大道理的对白会让整部片子看起来不够充实,在情感上无法让观众与之真正产生共鸣,如果把这三部电影作品当作是三个人给你讲三段历史,《建国大业》就像是通过自身的演绎让你体会到了那些曾经的国家领导人当年打下这片天地的那份执着,你看完以后也有一种经历了一遍那些历史的感觉;而后两部向你描绘了这些领导人当年在建军建党的时候都经历过了什么,你听完后回了一个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