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江南三大名楼 :南昌之滕王阁,武昌之黄鹤楼,岳阳之岳阳楼

时间:2024-12-11 09:46:56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四座古代著名楼阁,特指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山西运城鹳雀楼,湖南岳阳岳阳楼。

南昌之滕王阁

滕王阁:

滕王阁临江雄峙的江南名楼,既是中华文化的地标,又是建筑艺术的殿堂。






我国的古代建筑,大多“荡涤必系于天灾,兴废自叶于时数”,滕王阁亦不例外。据现有史料考证,滕王阁自唐永徽四年(653)由滕王李元婴创建,经宋、元、明、清,到民国十五年(1926)毁于兵燹,其间一千多年,创而修,修而段,段而建,迭废迭兴达28次之多,天下名楼的兴废恐无此之其,今阁为第29次重建,主阁是根据著名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1942年所绘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天籁阁”所藏宋画《滕王阁》,以及宋代《营造法式》一书重新设计的,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式古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亦是编年的历史。滕王阁的建筑因历经多次兴废,每次重新,其建筑艺术风格,无不具有时代特征。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与滕王阁建筑相关的人、物、事,不禁想起唐阁的“层峦耸翠”、“飞阁流丹”、“宏廓显敞”,宋阁的“上下三层”、“堂皇之峻,丹臒之华”,元阁的“材石坚致”、“楹飞升显”、“檐宇虚敞,丹刻华丽”,明阁的“比屋连薨,高门纳驷”、“檐牙翚飞,碧窗潇洒,彩槛逶迤”、“宏深伟丽”,清阁的 “高门重”、“崇楼之上,饰以延阁”、“涂髹璀错”;不禁想起为历次重修、重建奔走呼吁,使滕王阁不致堙没无闻的名公贤达,想起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能工巧匠,是他们将滕王阁的美韵丰姿展现于中华大地,展现于世代百姓的眼前。





建筑是有生命的。滕王阁以其典雅的建筑艺术、深蕴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必将历久而弥新!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2004年,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地理位置: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仿古街58号

开放时间:08:00-18:30





武昌之黄鹤楼

天下江山第一楼

星河璀璨,辉耀古今。



黄鹤楼得江山形胜之精华,历代诗人词客在这里不仅找到了理想中的心灵休憩之地、情感宣泄之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的宇宙观和人性理论获得了高度的融洽统合。他们通过黄鹤楼来滋养“天性”、孕育诗情,在吟咏、审美过程中,使心灵得以净化、人性得以复归,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这个宇宙间至精至微的和谐境地。



黄鹤楼诗词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南朝,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清,现存古代名家之作多达千余首,其他人作品不可数计,作家群令人高山仰止:

鲍照、宋之问、孟浩然、崔颢、王维、李白、贾岛、顾况、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苏轼、苏辙、黄庭坚、岳飞、陆游、范成大、张孝祥、王十朋、辛弃疾、姜夔、文天祥、萨都刺、揭侯斯、周德清、杨基、高启、沈周、李东阳、王守仁、李梦阳、杨慎、张居正、王世贞、袁宏道、袁中道、吴伟业、朱彝尊、孔尚任、沈德潜、袁枚、赵翼、刘大、姚鼐、洪亮吉、林则徐、李鼎元、魏源、张之洞、黄遵宪、刘鹗、康有为、吴趼人…..

历代名家的诵咏,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咏江山之多娇,或痛民族之危难,或抒亲友之感怀,无不充满了积极的人文精神;而其艺术特色,或清丽淡远,或婉约含蓄,或豪放跌宕,或妙想联翩,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等。

优美的黄鹤楼诗词,辉前烛后,盛传不衰,不仅为黄鹤楼这座千古名楼增添了诗情和浪漫,为中华诗词宝库增添了灿烂的华章:而且还播芳海外,光彩汉学,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资源。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地理位置:

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

开放时间:08:30-17:00







岳阳之岳阳楼

岳阳楼赞

明天顺年间进士李东阳写的《书岳阳楼图诗后》称:

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洪都之膝下,西山在眺,武昌之黄鹤,汉阳川树可俯而数也。沧海吾不得而见之,天下之大观于此焉尽。

明万历年间,袁宏道《楚四楼咏引》载:

楚之以楼雄者,最胜为岳阳。夫以八百里之浩渺,与湘君诸山之苍翠,罗而置之几席之间,此天下绝景也。黄鹤之观小不及,而楼当绝岩之上,岩与岩相夹,江水不胜其束,日夜奔腾,号怒其下。晴川图与黄鹤楼分岸立,尽会城之山川林薮,朱门绣陌,若为之设色者,亦奇观也。仲宣楼殊寂寞,四顾旷莽而已。

明万历二十五年王士性《广志绎》、明崇祯十四年陶晋英《楚书》皆有相同的文字载曰:

楚有四楼。仲宣楼在当阳城上,倚曲沮,夹清漳。今荆州城上(仲宣)楼,乃汉代高季兴建,望沙楼故址也。宋陈尧咨更今名。晴川楼南对黄鹤,从武昌望之佳。黄鹤以制胜,如莲瓣垂垂,洲渚掩映。岳阳以境胜,八百里洞庭,一发君山,眼界奇绝。总之,岳阳为上,黄鹤次之,晴川、仲宣又次之。

明末朱国祯《涌幢小品·楼阁台》继李东阳之后,再次将今之“江南三大名楼”合称为天下大观:

楼阁大观,无如南昌之滕王阁,武昌之黄鹤楼,岳阳之岳阳楼。三楼皆西向,而岳阳尤伟。




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因其建造年代之早、自然风光之秀、建筑工艺之巧、词章歌赋之佳而闻名,明李东阳《书岳阳楼图后》称:“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




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自唐始,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其中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等皆为千古绝唱。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滕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为岳州知州,他认为“天下郡,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遂于庆历五年,开始重建岳阳楼,一年后落成。他写下《与范经略求记书》连同一幅《洞庭秋晚图》一同送往在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范仲淹由此写下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它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情并茂,语气铿锵,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文中先忧后乐的核心思想流传至今。从此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文楼并重于天下。









岁月沧桑,岳阳楼数遭水患兵燹,屡圮屡修,有史可查的就达30余次,最近的一次大修为1984年落架大修,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它坐东朝西,构造古朴端庄,气势恢宏凝重,楼高19.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式纯木结构。整座楼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三层楼中,设置、装饰、图案风格各异,特显风姿。尤其是挂在二楼的《岳阳楼记》雕屏——从范仲淹的文到清朝书法家张照的字都珍贵无比。

岳阳楼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2011年荣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点。以岳阳楼为主体的景区面积为670亩,分为文物保护封闭式管理区和公益性开放式休闲区,内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小乔墓、瞻岳门、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多处景点。景区内绿荫修竹,环境幽雅,文化气氛浓郁,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曾登临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就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到唐朝时因为李白的诗作被定名为岳阳楼。北宋时,岳州知州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至交好友范仲淹创作了一篇散文,就是流传千年的名作《岳阳楼记》,这也是岳阳楼最出名的名篇佳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名句,随着岳阳楼一道流芳百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3]),两者合计,由有3879.2平方公里(或4040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地理位置:

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