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满清酷刑有几种(清朝2种刑罚,比“满清十大酷刑”更可怕)

时间:2024-11-10 09:45:50

提起酷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五马分尸”、“凌迟”刑罚,这两种刑罚极其残忍,促成秦国变法的商鞅就死于“五马分尸”的刑罚,而明朝的边关大将袁崇焕、太监刘瑾都遭受“凌迟”的刑罚,值得一提的是,太监刘瑾的行刑一共进行了三天,在第一天的行刑结束后,被带回监狱的刘瑾竟然还喝了一碗白粥。刘瑾也是撑到了最后一刀才断了气,也不知是他命硬还是刽子手活儿好。



不管是刘瑾命硬还是刽子手的技术好,这种眼瞧着别人割自己的肉慢慢死去的刑罚确实堪称残忍无比,但在清朝,还有两种刑罚更可怕。

一个叫““站笼””。

“站笼”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酷吏和极端排外人士毓贤发明,为了震慑罪犯,他命木匠做了四个齐肩高的大木笼子,把人装在笼中,用木环锁住颈部,笼中竖上木头,脚下先放上砖头,然后再逐渐抽去砖头,身体弱的人只需半天就死,身体好的一昼夜也会死。

根据毓贤自己的叙述,他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用“站笼”处死了370人左右,当地人背地里都叫他“毓屠户”。而说到毓贤,不得不提“义和团”,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毓贤极力推动义和团成为清政府的帮手和八国联军对战,当慈禧选择和八国联军议和后,毓贤也成为“罪魁祸首”,一开始,清政府只是对毓贤进行撤职处理,在八国联军的压力下,清政府最终作出“即行正法”的处理,诏书在甘肃追上了毓贤,毓贤被斩于兰州。

毓贤发明的“站笼”刑罚被其他官员做了改进,改成了箱刑。

箱刑,顾名思义,惩罚犯人的道具是一个箱子,犯人被锁在箱子里只露出头部,身体在里面蹲不下站不直,弯曲着一动不能动,每日有人喂食三餐,其排泄物全部在箱子里,身体因长时间血液不流通导致慢慢坏死,排泄物在箱子里发酵腐烂生蛆,身体也随之慢慢腐烂生蛆,最终身体一点点腐烂致死,其刑法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其残忍度令人发指。

下面这张照片是1913年在蒙古拍摄的,记录的是被判处酷刑的妇女,她将在饥饿中被困死。

根据网上的资料显示,这张照片是法国摄影师阿尔伯特·卡恩于1913年7月拍摄的。阿尔伯特·卡恩是一位腰缠万贯的银行家,他利用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方法开创了彩色摄影的先河。

阿尔伯特·卡恩在异国他乡旅行期间,访问了蒙古,拍摄了一张女人的照片:一个女人被装进箱子里扔到一个偏僻的沙漠里,这个女人向周遭的路人乞求食物饮水,后者将成为她的坟墓。最初,地面上的碗里有水,虽然没有故意填充,并且里面的人被允许乞求食物,这往往会延长他们的痛苦,因为他们通常没有路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摄影师并非无动于衷,但出于对另一种文化法律和秩序制度的尊重他只好把那位女士留在那里。


这张照片首次发表在1922年的国家地理杂志上,标题为“蒙古囚犯在一个箱子里”。出版商声称该女子因为通奸罪而被判处死刑。从那以后,许多人对这个故事表示怀疑,尽管这张照片的真实性是无可争议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车裂”、“凌迟”还是“站笼”、“箱刑”,在古代都是非常残酷的刑罚,但相比“车裂”、“凌迟”在肉体上瞬间上的疼痛来说,“站笼”“箱刑”是一点一点看着自己如何被折磨和死去的,这一个方面来看,“站笼”“箱刑”的残忍程度可谓达到了空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