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一亩有多少平方米地(“一亩三分地”在古代很少吗?)

时间:2024-09-12 08:45:48

“一亩三分地”,我们常用来形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很小,也比喻一个人的狭小生活空间,但是真正被用来形容土地面积却是很少的。

那这“一亩三分地”在古代是多大面积呢?很少吗?

古代“一亩三分地”是多少?

现如今一亩的面积大家应该都很熟悉,666.667平方米。

实际上“亩”这个面积单位自秦朝商鞅变法以来,一直延续使用到如今。

不过历朝历代对于度量衡的实际值却是大小不一的。

如秦汉时期一亩还分为“大亩”和“小亩”,大亩约为如今461平方米,小亩为192平方米左右。

而隋唐时期一亩又为540平方米左右。到了明清就更大了,约为如今614.4平方米。

因为古代对于“尺”这个单位并不统一,所以对于“亩”这个单位也大小不一。因此,“一亩三分地”在不同时期所表示的面积也大不一样,是一个无法精确的面积。

不过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确定,古代一亩三分地的面积应该比现在的小就对了。

“一亩三分”怎么来的?

而“一亩三分地”的说法出自明朝。

早在周朝,每年春耕,天子都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以做示范,表示对农业的重视,然后老百姓们才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这种示范田也叫做“籍田”或“藉田”。

《通典.礼六》中记载:“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车佑,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亩于南郊。冕而朱纮,躬秉耒,天子三推,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可见最初天子们的籍田有上千亩,但并不都是亲自耕种!

《礼记·月令》又记载:“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而“天子三推”,也是例行公事的仪式,就是天子扶耒耜往还三度,根据等级,三公五推,往下取单数以此类推。

明朝时期,京城设立了祭拜神农的“先农坛”,在先农坛内设置了观耕台。

皇帝及每位大臣在观耕台前都划分了一亩三分大小的籍田,每当春耕时节,皇帝都会带领大臣们耕种籍田,并在观耕台检阅大臣们的农耕“作业”。

由于是作为一个典礼仪式,所以面积并不需要太大。

所以人们就用“一亩三分地”来比喻自己所耕的那一块小地盘,后来引申为如今的含义。

实际上,“一亩三分地”在明朝也并不小,换算成现在的单位也有差不多有800平方,直观一点就是一块长二十米宽四十米的土地,放到现在一个人有这么大块地也是极为不错的了。

为什么是“一亩三分”呢?

因为古代单数作为“阳数”,庄稼的生长离不开太阳,阳也代表着力量与希望,皇帝更是至阳之身。所以取其最小的“一”和“三”来确定土地面积。

另外,古代十三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当时明朝除开“两京”,也就是南京与北京之外,共有十三个省,所以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用一亩三分地来作为籍田的面积。

如今,“一亩三分地”也失去了其作为面积的意义,用来形容自己的小地盘,也比喻一些目光短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