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胆固醇而色变的今日,人人把鸡肝视为洪水猛兽;可我生命中有一段时期,家里的餐桌,几乎天天都有鸡肝。
一袋鸡肝,少说也有五六十只,可是,人民币仅售十元,价贱如土。常常购买鸡肝回家后,把几十只鸡肝倒在大大的盆子里,一只一只温柔地、慢慢地清洗。洗完,沥干水分,便搜尽枯肠地把鸡肝变出多种面貌了。
最干脆利落的,是把鸡肝丢进热水里,烫熟,捞起,蘸辣椒吃。鸡肝嫩滑柔软,像一块油脂。吃不完的,搁进冰箱,第二天,切成薄片,蘸蒜泥而食,那种丰腴的诱惑,是味蕾的惊叹号。
有时,把鸡肝捣成泥状,熬粥给孩子吃;原本毫无情调的那一锅粥,立刻变得色泽妩媚,香气氤氲。遗憾的是,这一招用得过于频繁,伤了孩子的味蕾,后来,他一看到我把粥端出来,转身便逃;时至今日,还是与鸡肝势不两立。物极必反,诚然。
最开胃的煮法,是用少许盐和胡椒粉把鸡肝腌了,裹上薄薄的面粉和金黄的鸡蛋沫,在油里炸香。外脆内酥的鸡肝,味儿细致,一个接一个地吃,吃得上气不接下气,幸福的感觉浩浩荡荡。
较为繁复的烹调方式是,将鸡肝剁碎,用腐皮包了,蒸得半熟,再放进油锅里,炸得金光灿烂,脆而不碎、酥而不腻,吃得连舌头也消失了。有一回,刚把一大锅鸡肝腐皮卷炸好,一名阿拉伯朋友来访,我给他盛了一碟,他尝了一个之后,咂嘴弄舌,接着,风卷残云地把一整碟腐皮卷吃得个精精光光,之后,追问我:“你用了什么馅料啊?”我老老实实地说:“鸡肝呀!”他死也不信,还说:“你真会开玩笑耶!”由此可见,巧妙的烹饪方式是能够改变他人的饮食品味的。中国菜肴风靡世界,正因为它能以“一”变出“无穷”啊!
怀念那一段狂吃鸡肝的日子,然而,正是那种罔顾一切的任性,使胆固醇好似千年不融的霜一样囤积在我体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求仁得仁,求胆固醇当然也得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