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风控中是什么意思(大白话“风控”)

时间:2025-03-30 06:45:18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风险,其攻防本质就是利益、成本、人性三者的博弈。

在互联网场景下,由于其交易、流量的频繁性,使得风控成为全链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为大家简要梳理了一些典型场景下的风控问题,日后将逐题展开去说各个细分场景下的攻防策略及相关算法。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准确来说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场景下的实践,是对线下金融的补充,互金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资金的流动效率、拓展了金融场景。因此近几年也看到很多银行机构设立了金融科技公司,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补充其在互联网金融场景下的技术能力,而风控能力则是该领域下的重要成员(当然金融科技涵盖的范围还要广泛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bank4.0等书籍,目前主流的文章也总结了很多金融科技的框架、技术、应用场景等,但想像的空间其实还很大)
  • 目前比较成熟的业务场景包括小贷/信用贷,如*呗、*条、针对特定人群在特定交易场景的小额信贷等,涉及套现、信用风险、欺诈、失联等风控问题;
  • 再如保险业务,骗保、理赔欺诈、洗钱等。虽然涉及的业务场景和风险点与传统金融大同小异,但由于互联网场景使得其发生的时间更加高频、手段更加高级、人物信息更模糊、行为更加片段化
  • 什么意思?我们通常线下办贷款都需要去银行填单或者代理人帮忙收集资料拍照等,也就是说好歹是见得到人的,而互联网上一个新用户如果要使用*条,你面对的可能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历史信息的账号。同时互联网也是双刃剑,线下的客户在办贷款前你不认识,然后填了资料提了款也不和你联系除非还款,而线上可以通过布局更多的业务或应用来和借款账号发生联系,从而拿到更多间接或直接的数据来补充我们对其还款能力及意愿的判断。
  • 题外话,为什么平安可以在数据化转型中有优秀的表现,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丰富的业务场景+强硬的数据能力,各个场景的用户数据相互补充,就让模糊的账户信息清晰一点再清晰一点。


电商

  • 电商由于其高频交易和复杂的业务结构,是黑产的重灾区,而且一个电商平台上所涵盖的业务链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互联网业务形态:交易、资金、流量、社区等。无论大如淘宝还是某一个细分垂直电商,都有规模很大的风控团队,一旦疏于防控,不仅会造成商家/平台/用户的资损,也会引来大量投诉甚至法律风险,这就直接关乎平台的口(gu)碑(jia)。
  • 这里面主要的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账号安全、异常注册、盗号登录、薅羊毛、黄牛党、销赃、套现、刷量、恶评、恶退、虚假引流等。后面要讲的团购、租房、网约车、广告、社交等场景的业务链都与此有深入的交集。


团购

  • 团购的本质也是电商,因此账号安全、注册、抢购、刷量、恶评等风险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而社区团购、拼购等新的业务模式又交叉了社交的属性,尤其在一些较大优惠力度的产品或活动上更容易出现团伙套利的风险。基于团购衍生出的金融业务也需要建立特定的风控系统,场景交叉带来的是数据丰富度的极大提升,虽然同样是做低端市场的骑手贷,也能因此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广告

  • 在广告场景下涉及的角色包括广告主、媒体、ADX、联盟等,屁股决定脑袋,不同的业务方对风控这件事的思路差异很大。假如你是广告主,主要关注点可能就是投放数据异常和效果异常。
  • 数据异常是指突发的、不自然的、异样的广告曝光、点击、下载和消耗。效果异常是指虽然广告投放期间的曝光、点击、下载等数据无明显异常,但后续的转化效果不佳,比如激活高留存低,或者APP打开率很高,但后续无其他操作等,无论你投的是cpc、cpa还是cps现在大家关注的基本都是ROI,ROI不达标说啥都是扯淡。但是作为广告平台方的话,导致客户ROI不达标可能是任何的原因,平台方拿到的数据和广告主手里的数据基本是割裂的,哪怕他投了ocpc,类似客单价低、电话打不通等问题根本没办法查,但客户的投诉可以帮我们溯源业务问题或异常媒体。
  • 广告平台方主要要防范的还是外部媒体,具体来说就是广告联盟,因为他们有天然的作弊动机。另外,不同的流量形态作弊手段也是有天然差异的,图中列出的只是一些手段,属于“术”的层面,而各方要在整个链路中获取什么样的“利”对应的我们采取什么策略才是“道”的层面。例如无效流量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户为了抢红包而点击下载安装,后面肯定转化率极差,明面上就是一个无效流量,但是对于某些追求新增用户量的广告主就是有效流量,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干净的流量只有决定屁股的脑袋。


租房

  • 传统二手房长租的租房的交易场景通常都是在线下完成的,涵盖的业务包括面向客户的租房分期、装修分期、面向员工的贷款、面向房主的赎楼垫资等房产周边金融,另一种可能需要风控介入的还包括搜索排名、广告流量等。
  • 而短租场景例如民宿,通常在线上完成且以app端为主,业务模式更类似电商,线上完成支付线下拿钥匙入住或以短消息等形式发送电子锁密码入住。初期有很多平台无法保证房源的真实,例如照片很漂亮客人进门后发现根本破到不能住、再例如app上预定的是A房子,临住时拿到的却是B房子的钥匙、或者支付了定金房主却无法联系、再或者干脆连地址都不存在……这种狗血的事很多。
  • 对于民宿平台而言,充足有效且高质量的房源是圈地的关键,就像网约车要有足够的司机,商城有够丰富的SKU一样,在大量圈地的基础上才能讲拉新客、增日活等等,大多数平台圈地初期吃相都很难看,当然这也和技术能力有关系。
  • 另一块风控要做的事情是识别恶意竞争类似的事情,有些平台可以设置入住前多长时间可以全款退款、按比例退款等,有些竟对就利用时间差恶意预占周边房源,等客人去订的时候发现只有他家还有房,多贵都得住,等临到时间点他再发起退房,这里和商品略有区别的地方是,商品今天卖不出去可以明天卖,但房子今天定不出去就是空房、就是资损,而且当天剩余时间越少房子被定出去的概率越低(特殊地理位置除外,这个回头细说),空房率高对平台、对房东都是坏事。另外还有恶意差评等等鸡零狗碎风控都得管。


网约车

  • 大概是从滴滴顺风车事件开始大家才开始对网约车的司乘安全担心起来,后来滴滴上线了一键报警、紧急联系人、行程同步等等策略对此类安全事件的发生算是一种制止其实是恐吓警示,就像贴了牌的“违章停车要罚款”一样,但仍然有人停(大家觉得这是为啥呢?)。
  • 继续说司乘安全,我记得早几年uber吸引人的卖点是说司机都是高富帅,很多人打个车就改变命运了(哈哈哈)车上大家谈笑风生仿佛对高富帅理应放下戒心,想来可笑资本家画什么饼我们都能笑纳。然后你们和司机谈人生谈理想的背后需要大量的风控技术保驾护航,例如司机的风险画像、乘客的风险画像等,不光是画出来会不会干违法的事儿,还包括一些作弊行为,比如恶意绕路、违约交易、刷单、抢单作弊、交易违约等等,更基础的是要有一个完善的账号安全体系。
  • 网约车企业的衍生业务可能还包括汽车金融等,这个可以按互联网金融的思路考虑,不赘述。
  • 总之,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风控的能力要无处不在,风控的技术要走在黑产的前面,虽然有时候基于业务需要会放宽一些风险的口子,但是do和know是两码事,保持感知风险的能力,提高控制风险的手段才是最重要的。